同济大学轨道交通信息与控制系科创新人才培养与学科发展座谈会及与三家企业校企合作签约仪式成功举行
发表时间:2018-05-22

为庆祝同济大学轨道交通信息与控制系科成立60周年,2018年5月19日上午,在嘉定校区济人楼310室举行了轨道交通信息与控制系科创新人才培养与学科发展座谈会。会议邀请到了退休教师代表郞宗棪、贠春欣、黄承明、朱健和朱远津老师,以及78级校友凌祝军在内的20余名来自祖国各地的校友。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吴兵教授、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院长凌建明教授、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副院长马万经教授、综合交通信息与控制工程系主任暨育雄研究员,综合交通信息与控制工程系副主任欧冬秀教授、综合交通信息与控制工程系主任助理黄世泽副研究员、教师代表施莉娟、沈拓,及部分学生代表参加座谈会。


暨育雄主任首先热烈欢迎各位嘉宾、老教师、校友的到来。随后,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吴兵致辞,他介绍了轨道交通信息与控制系科过去几年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并对长期以来关怀和支持学院发展的校友表示感谢。吴兵书记特别强调了信息与控制学科在未来的交通学科发展中扮演的重要的作用。吴书记表示,一流系科培养一流校友,一流校友支撑一流系科。希望校友常回家看看,为母校的发展出谋划策。


黄承明老师代表退休教师发言,对轨道交通信息与控制系科60周年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也以退休教师的角度对未来学科发展提出宝贵建议。之后,轨道交通信息与控制系副主任欧冬秀老师代表在职教师发言,分别从系科现状、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在研项目、代表性成果等方面对轨道交通信息与控制系科发展现状进行汇报。


随后各个年级毕业的校友代表分别介绍了各自目前的工作情况,并围绕学科发展、校友联系、人才培养等主题建言献策。校友们认为轨道交通信号方向在未来大有可为,愿意尽自己的努力在各个方面协助母校进行学科发展。也希望母校能让更多的同济学子爱上轨道、投身轨道、奉献轨道。吴兵书记和凌建明院长结合校友的发言进行了回应,进一步表达了学院大力发展该学科的决心。希望各位校友以母校为家,任何时候都可以回来看看,母校的发展离不开校友的支持,只有培养出一流的校友,才能表明我们达到了一流学科建设的目标。座谈会大家畅所欲言,交流氛围热烈。


座谈会在热烈的交流和对话中圆满结束。本次座谈会旨在深入听取广大校友和老教师对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搭建系科与校友双向沟通、联系感情的交流平台,促进轨道交通信息与控制系科科学发展。


与此同时,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综合交通信息与控制工程系与南京长峰航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大连维德集成电路有限公司、上海铁大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家企业于嘉定校区济人楼309室举行了校企合作签约仪式。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院长凌建明教授、副院长马万经教授、综合交通信息与控制工程系主任暨育雄研究员、轨道交通信息与控制学科带头人董德存教授、综合交通信息与控制工程系主任助理黄世泽副研究员,南京长峰航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工江志平、大连维德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洪茂、上海铁大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洪忠,以及三家企业代表和学生代表参加签约仪式。


仪式上,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院长凌建明致辞。首先对三家企业负责人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从办学历史、人才培养、近年来科研成果等方面简要介绍了学院基本情况。凌院长详细介绍了三家企业的光辉历史和辉煌成就,并介绍了本次校企合作的主要内容。同济大学和南京长峰校企合作的主要内容包括:新一代远洋船舶自主航行智能控制系统研发。利用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关键技术解决远洋及近海船舶的智能安全控制。辅助人工驾驶,减轻劳动者强度,避免操控失误,保障航行安全快捷,并进一步拓展合作研究无人靶车项目。同济大学和大连维德本次校企合作主要内容是基于多视觉的障碍物识别和轨道交通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同济大学与上海铁大电信将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速铁路关键信号设备综合分析与故障诊断”为支撑,开展轨道交通智能监测和运维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建立轨道交通智能运维平台。最后凌院长希望此次合作能够为我院学生提高实践应用能力搭建良好实习实训平台,也为企业发展提供合适人才,双方实现互利共赢。


三家企业负责人江志平总工、孙洪茂总经理、朱洪忠总经理分别介绍了各自企业的业务领域和发展状况,并忠心希望与我校合作实现人才共培同享、共同发展。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凌建明院长分别与三家企业举行了签约仪式,将在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共建实习就业基地等多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随后三家企业带来了精彩的技术报告。南京长峰航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工江志平带来了《智能船舶安全控制研究及产业化》的技术报告,大连维德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洪茂带来了《智能视觉检测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的技术报告、上海铁大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杨云国带来了《电务运维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的技术报告。


COPYRIGHT ©2018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